Archives 6 月 2025

美国司法部新政:归化公民身份岌岌可危?美司法部优先推进撤销国籍案的法律意义与隐忧

还是2025年6月美国司法部发布一项重大政策备忘录,宣布将撤销部分归化公民的美国国籍作为其民事执法的优先事项之一。这份由助理司法部长 Brett A. Shumate 所签署的指令,授权联邦律师在面对入籍欺诈、国家安全威胁、联邦欺诈等案件时优先考虑提起撤销公民身份的民事诉讼。尽管此举以“保护国家安全与法治”为名,但法律学者与移民倡导者警告称,这将造成归化公民身份的不稳定,制造“二等公民”体系,并可能违反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保障的正当程序权利。

#取消公民身份

政策内容概览

司法部于2025年6月11日发布的备忘录明确指出:

  1. 将撤销归化公民国籍(denaturalization)列为民事司五大执法优先事项之一
  2. 扩展可适用的撤销情形,包括:
    • 入籍过程中虚假陈述或隐瞒犯罪事实;
    • 涉及国家安全、恐怖主义、战争罪行等行为;
    • 针对政府或个人的大规模欺诈,如PPP贷款诈骗、医保欺诈等;
  3. 赋予检察官更广泛自由裁量权,可将“任何足够重要”的个案列为优先执法对象;
  4. 坚持以民事诉讼形式推进,不提供政府律师,被告需自费辩护,举证标准为“优势证据”。
#June 11 Memo
CIV-Enforcement-Memo-BAS_0

Duke案

6月13日,联邦法院裁定撤销归化公民 Elliott Duke 的美国国籍。该案成为新政实施后的首个案例。Duke 为英籍出生者,于2013年入籍美国,放弃英国国籍,但司法部调查发现,其早在2012年即涉嫌传播儿童色情内容,入籍时未如实申报。Duke最初尝试为自己辩护但无法找到律师出庭,最终被法院缺席判决撤销国籍,陷入实际“无国籍状态”。这不仅暴露民事程序下当事人权利的薄弱,也凸显该政策可能造成的极端后果。

法律路径与程序分析

依据《移民与国籍法》第340条(INA §340(a)),政府可对通过欺诈、虚假陈述获得公民身份者提起撤销诉讼。

#Revocation of citizenship
#image_title

图片来源: natlawreview.com

程序特征包括:

  • 程序属民事性质:不提供政府辩护律师;
  • 举证标准低:只需证明“优势证据”(preponderance of the evidence);
  • 可缺席判决:若被告未及时回应,法院可直接作出撤销裁定;
  • 无陪审团机制:由联邦法官单独裁决。

这导致许多不熟悉法律程序或资源有限的归化公民处于弱势地位,极易陷入法律陷阱。

法治隐忧-模糊标准与选择性执法

司法部此次扩大适用范围、授权广泛自由裁量,被诸多学者批评为“过于模糊”。

西北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 Steve Lubet 指出,政策语言模糊,易被任意解释,且许多被纳入优先类别的行为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入籍欺诈,而是发生在入籍后,或无关犯罪。“这赋予了政府几乎无限的决定权”。

凯斯西储大学法学教授 Cassandra Robertson 进一步指出,民事程序中的低标准、无律师保障制度,违反了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下的“正当程序”保护。

家庭连带风险与儿童影响

撤销父母国籍可能连带影响通过其获得身份的子女(衍生入籍子女)。一旦父母被撤销身份,子女也可能失去公民资格,陷入“身份中断”或“无国籍”风险,而现行法律并未提供明确保护路径。

司法部对此类家庭后果未作说明,学者担忧此举将破坏原本稳固的家庭结构,引发跨代法律不确定性

历史背景:从麦卡锡主义到川普主义

撤销国籍并非首次大规模使用:

  • 麦卡锡时期(1940-50s):每年达22,000起撤销案件;
  • 1967年:最高法院在 Afroyim v. Rusk 案中裁定,撤销国籍违反美国宪政精神;
  • 奥巴马政府:启动“Janus行动”,通过数据比对筛查入籍欺诈;
  • 川普政府第一任期:设立“Denaturalization Section”,制度化推进相关案件。

现今川普第二任期将其进一步扩张,与其意图终结出生公民权、紧缩难民政策的总体策略一脉相承。

未来走向:滑坡效应与种族公平问题

尽管支持者声称撤销政策只针对“危险份子”,但多数法律专家认为,符合新标准的案件数量有限。为了实现“最大化执法”,政府可能转向技术性或边缘性案件,造成滑坡效应。更严重的是,若该政策在执行中呈现种族、宗教或政治倾向,可能引发宪法挑战,并动摇归化制度本身的合法性。

归化公民应如何自保?

大为律师事务所建议,所有归化美国公民,尤其是近十年内入籍者,应立即:

  1. 审查自身 N-400 表格是否存在遗漏或错误;
  2. 若曾涉犯罪、移民身份不实、或未披露事项,应咨询移民律师;
  3. 若收到法院或司法部来信,切勿忽视,应立即应诉;
  4. 审慎处理与公民身份有关的所有申请与陈述。

国籍不应成为“条件性”的权利

司法部此番做法虽表面针对“严重罪犯”,实则撼动的是归化制度本身的稳定性。法律应保障所有美国公民—无论出生还是归化—享有平等、不可撤销的国籍权利。正如 Temple 法学院 Laura Bingham 所言:“公民身份不应成为可随时重启审查的条件性资格”。我们呼吁立法者、法院与社会共同监督此类政策执行,确保美国国籍依旧是法治与承诺的象征,而非特权与恐惧的源头。

联系我们 | 大为律师事务所 Wang Law LLC

我们擅长移民与国籍法、撤销公民身份案件、联邦诉讼与人道豁免,为归化公民及其家庭提供全方位法律支持。

官网:www.wanglaw.com
邮箱:info@wanglaw.com
电话:312-519-1115
办公室:芝加哥|多伦多

美国最高法院6:3裁决:联邦地方法院全国性禁令受限-出生公民权命运未定

2025年6月28日,美国最高法院以6:3的重大裁决,限制联邦地方法院发布“全国性禁令”(nationwide injunction)的权限。虽然该案并未直接裁决“出生公民权”本身的宪法效力,但其结果却对川普政府意图限制非法移民子女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的行政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此项裁决不仅重新定义了地方法院权力的边界,也拉开了各州在出生公民权政策上分化对抗的序幕。本文将从判决背景、法律基础、核心案例、各州政策分化、未来趋势及移民家庭实务建议等方面进行解读。(非法律意见)

案件背景:全国禁令之争与出生公民权政策的交汇

2024年,川普在总统大选中再度胜出,并于2025年1月20日就任第47任美国总统。他在竞选期间明确承诺,拟通过行政手段限制非法移民在美所生子女自动取得公民身份的权利。在其新政府上任后,一项试图重新解释第十四修正案、限制出生公民权的行政命令迅速推出,立刻引发激烈争议与多州起诉。一些联邦地方法院随后发布“全国性禁令”,试图阻止该行政命令在全国范围内生效。

最高法院接受上诉并作出裁定,明确限制地方法院发布“对全国有效”的禁令,认为此类禁令逾越了地方法院应有的地域与当事人范围,违反联邦司法体系的基本分权原则。

最高法院裁决要点:地方法院效力仅限辖区内当事人

此次6:3裁决强调以下几个核心原则:

  • 地方法院仅有权就特定当事人作出裁决,不应发布对全美范围适用的禁令;
  • “全国性禁令”可能造成司法冲突,破坏其他地区法院独立裁量权;
  • 行政政策的暂停应通过层级上诉与最终判决实现,而非由一地方法官单方面冻结全国政策。

该判决虽未提及具体移民政策,但显然限制了蓝州通过全国禁令阻止红州执行联邦行政命令的手段,为川普政府移民政策在部分州推进扫清障碍。

出生公民权法律依据与经典案例回顾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首句:

“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该条款为出生公民权的核心宪法基础,其是否适用于非法移民子女,历来存在争议。

判例: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169 U.S. 649 (1898)

事实背景: Wong Kim Ark为中国移民后裔,在旧金山出生,回国探亲后被拒绝入境。

法院裁定: 他依法为美国公民。最高法院以6:2裁定确认在美国出生、非外交人员子女即享有公民权。

法律原则: 确立了“出生地决定国籍”(Jus Soli)的宪法标准。

该案至今仍是“出生公民权”最重要的司法先例。但随着新一届保守派主导的最高法院构成稳定,该判例是否将被推翻,成为2026年后潜在的大法官审查焦点。

红蓝州政策对立:联邦分裂已现端倪

本次裁决的直接结果之一,是让州与州之间的移民政策执行开始出现显著分化:

红州(共和党主导)

如德州、佛州、阿拉巴马、田纳西等州,极有可能:

  • 拒绝为部分新生儿签发出生证明;
  • 拖延或限制社会安全号与护照申请;
  • 借助本州立法明确排除非法移民子女的公民身份。

蓝州(民主党主导)

如加州、纽约、伊利诺伊等州,则可能:

  • 明确立法确认“所有在本州出生者即为美国公民”;
  • 鼓励医院与地方政府照常发放出生证明;
  • 州法院裁定该类行政命令在其辖区“无效”或“不适用”。

这种分化预示美国在出生公民权问题上,已进入“宪政拉锯战”的前哨阶段。

未来趋势预测:法律与政治路径图

时间节点法律与政治发展
2025年7月红州执行川普行政令,蓝州法院发布局部禁令反制
2025年9月出现州与州、州与联邦之间法律冲突,案件陆续上诉
2026年初案件升至联邦巡回法院甚至进入最高法院审查程序
2026年底或后最高法院可能重新审理Wong Kim Ark,挑战其先例地位

移民家庭实务建议

在政策剧烈波动时期,大为律师事务所建议您务必提前规划、主动应对:

  1. 分娩地点选择: 尽量避免在红州生育,减少未来法律风险;
  2. 文件保存完整: 包括出生证明、社安号申请、医院记录等;
  3. 参与法律行动: 有需要时可加入集体诉讼或提交Amicus Brief
  4. 咨询专业律师: 制定家庭成员的长期移民与身份安排策略;
  5. 避免灰色操作: 例如虚假居住证明或故意隐瞒身份,风险极高。

大为律师事务所可为您提供全方位协助

大为律师事务所(Wang Law LLC)长期专注于移民法与宪法争议案件,在出生证明争议、移民身份维权、联邦诉讼、儿童公民权问题等方面拥有丰富实务经验。我们深知当前政策动荡对移民家庭带来的焦虑与风险,愿意为您的家庭与下一代提供法律保障。

我们为您提供:

  • 出生公民权争议法律咨询;
  • 州级与联邦级诉讼代理;
  • 美国绿卡路径定制规划;
  • 中英双语法律团队服务;

欢迎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

Offices in Chicago and Toronto
官网:www.wanglaw.com
邮箱:info@wanglaw.com
电话:312-519-1115

美国出生公民权:宪法基础、联邦法律条文与司法判例

“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即在美国出生的人自动获得美国国籍,是美国宪政体系中最基本的国籍认定原则之一。尽管这一制度已有超过百年的判例确认,但近年来,围绕其适用范围的政治争议持续升温,尤其是针对非法移民或持非移民签证者所生子女的国籍问题。本文将系统梳理美国出生公民权的法律基础,包括宪法条文、联邦法规定义,以及最高法院的重要判例,为法律实务工作者、移民家庭及政策研究者提供权威参考。

美国出生公民权的法律与案例依据(中英文对照)

一、宪法依据 | Constitutional Basis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 第一款

U.S. Constitution, Amendment XIV, Section 1

中文
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司法管辖之人,皆为美国及其所居住州之公民。

English:
“All persons born or naturaliz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are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nd of the State wherein they reside.”

Amendment XIV, Section 1

本条是出生公民权的根本依据,确立“属地主义”原则,适用于大部分在美出生者。

二、联邦法律依据 | Statutory Authority

《美国法典》第8编 §1401 (a)

8 U.S. Code § 1401(a)Nationals and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birth

中文
下列人员在出生时即为美国公民与国民:
(a) 在美国出生,且受其司法管辖之人。

English:
“The following shall be nationals and citizens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birth: (a) a person bor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ubject to the jurisdiction thereof.”

该法条是对宪法条文的具体实施,移民局(USCIS)在身份认定中广泛适用。

三、经典判例依据 | Landmark Case Law

1. 美国诉黄金德案(1898)

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169 U.S. 649 (1898)

一名在美国出生、父母为中国籍劳工的男子被拒入境。最高法院裁定他依据第十四修正案为美国公民。

English Summary:
A man born in San Francisco to Chinese parents was denied reentry. The Supreme Court held that he was a U.S. citizen under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引文 Quote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affirms the ancient and fundamental rule of citizenship by birth within the territory…”
—— Wong Kim Ark, 169 U.S. at 693

本案确立即便父母非公民,只要在美出生且不具外交豁免,就自动获得公民身份。

2. 普莱勒诉多伊案(1982)

Plyler v. Doe, 457 U.S. 202 (1982)

德州试图拒绝向非法移民子女提供公共教育。最高法院裁定非法移民子女也是“受司法管辖之人”。

English Summary:
Texas denied public education to children of undocumented immigrants. The Court ruled they are protected under the Fourteenth Amendment.

Quote
“No plausible distinction with respect to Fourteenth Amendment ‘jurisdiction’ can be drawn between resident aliens whose entry was lawful, and those whose entry was unlawful.”
—— Plyler, 457 U.S. at 211 n.10

强化了黄金德案的立场:非法移民子女仍适用第十四修正案。

3. 移民局诉里奥斯-皮内达案(1985)

INS v. Rios-Pineda, 471 U.S. 444 (1985)

本案虽未直接涉及出生公民权,但法院承认原告所生子女为美国公民,并考虑其国籍在递解决定中的影响。

English Summary:
While addressing deportation relief, the Court recognized that the U.S.-born children of noncitizens are U.S. citizens and may affect equitable relief.

虽非主旨案件,但实际应用中承认出生即为美国公民的效力。

五、例外与限制情形

出生于美国但不自动成为美国公民的情形主要包括:

情形是否为美国公民
父母为外国驻美外交官否(享有外交豁免权,不受司法管辖)
出生在美国控制区域(如美属萨摩亚)特殊规定适用
在美国军舰、领事馆出生通常视为美国领土,享国籍

政治争议与现实挑战

目前总统川普多次主张通过行政命令或立法限制出生公民权,特别是针对无证移民所生子女。但根据现行法律:

  • 修改出生公民权需通过宪法修正案,即国会2/3通过并获得3/4州议会批准;
  • 或通过新案推翻Wong Kim Ark 1898年判例(高度困难);
  • 行政命令无法绕过宪法或有效推翻联邦判例。

2025年6月28日,最高法院在 Trump v. CASA, Inc. 案中以6:3裁定限制联邦法院发布全国性禁令,虽未直接否定出生公民权,但显著改变了对行政命令的救济方式。

目前出生公民权仍受宪法保障,司法解释体系清晰。然而,联邦法院程序性救济的收缩,意味着移民政策的执行更易碎片化、区域化。在当前与未来可能出现的政策变化中,移民家庭和律师从业者需更加关注合法身份规划、地方法院动向及宪法解释演进。

法律引用索引

  1. U.S. Const. amend. XIV, §1
  2. 8 U.S.C. §1401(a)
  3. 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169 U.S. 649 (1898)
  4. Plyler v. Doe, 457 U.S. 202 (1982)
  5. INS v. Rios-Pineda, 471 U.S. 444 (1985)
  6. Trump v. CASA, Inc., 603 U.S. ___ (2025, Slip Opinion)

  1. 如您的婴儿在美国出生,但父母为无经审签证者,应尽快请律师确认公民身份与给予文件
  2. 如您是非法待遇或待等类类划,应及时进行情况分析,选择更精确的线路

“出生即公民”不仅是美国秩定公民证的根基,更是一种定定于美国倾方如水的民权传统。虽然改革风险重重,但为保障您家庭和婴儿的合法利益,请立即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或迎来咨询:

电话:312-519-1115 邮箱:info@wanglaw.com 网站:www.wanglaw.com

近期非法移民被ICE拘捕风险激增-高危人群分类解析与法律救济

随着美国移民执法政策的日趋严格,特别是川普总统的第二任期,美国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重新加大了对无证移民、身份异常人士及曾涉刑案外国人的拘捕与遣返力度。在本事务所近期接触的众多案件中,不少华人客户因缺乏足够法律准备而面临突发拘押、移送监狱甚至递解风险。本文将根据《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相关条文结合实务经验,对当前重点执法对象进行系统梳理,并提供应对建议。

一、哪些人目前最容易成为ICE执法对象?

ICE的执法并非完全“随机”,而是遵循一套基于移民身份状态、刑事记录、公共安全评估和移民法庭案件状态的风险分级标准。根据目前观察,以下几类人群是当前的重点目标:

1. 已被下达递解令(Order of Removal),但尚未离境者

一旦移民法官裁定递解,且上诉权用尽,根据INA §241(a),当事人有义务在规定时间内离境。否则即被视为“拒不执行递解命令”,ICE有权在任何时间实施拘押与遣返,不需额外听证程序。此类个案通常被列为“高优先级移除对象”。

2. 有刑事定罪记录者,包括持有绿卡者

依据INA §237(a)(2),涉及毒品、暴力、性犯罪、盗窃、酒驾、家暴等罪名的定罪都可能构成移民法上的可递解基础。即便你已服刑完毕,ICE仍可基于刑事记录重新拘押并启动移民程序。绿卡身份无法豁免此类递解风险。

3. 表面合法身份但存在系统异常或状态漏洞者

许多华人持F-1学生签证、OPT或H-1B工作签证,但因学校被除名、雇主LCA无效、SEVIS或I-94状态失效等问题,已不自知地“失去身份”。依据INA §101(a)(15),一旦ICE系统中查无有效非移民状态,执法即有法律依据。

4. 最近入境者或边境入境历史不清者

近年来通过第三国绕行(如中美洲)而抵达美国者,或在南部边境申请入境但记录不清晰者,极易被ICE识别为非法入境(INA §212(a)(6)(A)),并适用《快速递解程序》(Expedited Removal, INA §235)。这类个案无需移民法院裁定,ICE可直接执行遣返。

5. 当前正在申请庇护、绿卡或其他身份但未有移民法庭保护令者

即使当事人有pending的I-589庇护、I-485绿卡、I-601豁免申请,只要ICE评估其构成“飞行风险”(flight risk)或“社会威胁”(danger to community),便可根据INA §236(c)将其羁押,并视情节决定是否提供保释(Bond Hearing)机会。并非所有申请均自动中止递解程序。

6. 遵守ICE定期报到但被转为羁押者

不少无证移民或递解令在身者被安排定期向ICE报到(Check-in)。ICE拥有裁量权,可在认为合适时将当事人拘留转入移民监狱,尤其当其评估为接近可执行递解时。部分客户就是在例行报到时突遭拘押。

二、被拘押后会经历哪些法律程序?

  • 初步拘押与身份确认:ICE通常在拘押当事人后48小时内签发《出庭通知》(Notice to Appear, NTA),正式启动移民法庭程序。
  • 移民监羁押与是否提供保释:根据当事人的背景、定罪记录与逃逸风险,ICE可决定是否提供Bond Hearing。如果适用INA §236(c),则属于强制性拘押,法官无权提供保释。
  • 移民法庭听证程序:案件随后进入移民法院系统,由法官裁定是否可以申请身份救济、豁免、或必须执行递解。

三、当事人应如何应对与自保?

  1. 保留所有移民文件副本(I-94、OPT卡、I-20、绿卡、刑事庭文件等),并提供家属或律师备份。
  2. 如身份有疑问,应立即委托律师核查SEVIS与USCIS系统中状态是否有效。
  3. 遇ICE敲门或调查,拥有保持沉默与请律师在场的权利(Miranda【米兰达警告】权利不适用于移民案,但不可self-incriminate【自证其罪】)
  4. 如被拘押,应尽快联系移民律师准备Bond Hearing申请,包括纳税记录、子女出生证明、无犯罪证明、就业记录等辅助材料。
  5. 如有Pending申请,确保案件真实存在于EOIR、USCIS系统中,必要时请律师提交Motion to Stay Removal防止递解。

大为律师事务所 /Wang Law LLC 提供以下服务

  • 移民羁押案件应对与保释听证(Bond Hearing)代理
  • 遣返令终止(Motion to Reopen / Stay of Removal)
  • 非法入境者豁免(I-212 / I-601)与家庭团聚身份调整
  • OPT与H-1B身份风险审查与修复策略
  • 刑事定罪对移民影响评估与辩护协调

Chicago / Toronto
www.wanglaw.com
312-519-1115
info@wanglaw.com

如您或亲属有被ICE拘捕的风险,请尽快预约专业律师进行预评估。我们支持中英文双语法律服务,为客户制定切实可行的身份保全策略。

免责声明:本文仅供法律信息参考,不构成正式法律意见。具体案件应由有执业资格的移民律师根据案情定制应对方案。

OPT自动延续至次年4月?2025年H-1B Cap-Gap新规解读

什么是Cap-Gap延长期?

“Cap-Gap”是指F-1学生在OPT或STEM OPT到期与H-1B生效日(通常是10月1日)之间的空档期。为避免合法身份中断,USCIS允许符合条件的F-1学生自动延续身份与工作许可,直到H-1B身份正式生效。

2025年新规更新:OPT延续至次年4月?

2025年起,Cap-Gap延长时间将遵循以下规则:

“Cap-gap extension of status will continue until April 1 of the fiscal year for which such H-1B status is being requested, or until the validity start date of the approved petition, whichever is earlier.”
—— 来源:USCIS.gov H-1B Cap-Gap Extension政策

H-1B Cap-Gap

实际含义:

应用Cap-Gap最晚延续到
H-1B 批准起始日期为 10月1日(正常情况)2025年10月1日
H-1B 延迟批准,起始日期晚于10月1日(极少见)最晚可延续至2026年4月1日

申请Cap-Gap自动延续的条件

  1. 学生为F-1身份,且正在有效的OPT或STEM OPT期内;
  2. 雇主在4月的H-1B申请窗口期内为其提交了变更身份(Change of Status)的Cap-subject H-1B申请
  3. USCIS在6月30日之前尚未对该H-1B申请作出最终裁定(批准、拒绝、撤回或被拒收);
  4. 学生未违反F-1身份规定。

只要满足上述条件,Cap-Gap延续为自动生效,无须另行申请。

常见误区

误区正解
Cap-Gap只延续至当年10月1日错。根据新规,最晚可延续至次年4月1日
H-1B Pending状态不能延续工作许可错。只要为Cap-subject申请,在Pending状态下也可享有Cap-Gap工作权利
Cap-Gap适用于Consular Processing申请错。仅适用于Change of Status类型的H-1B申请。

Cap-Gap政策虽利好广大国际学生,但申请窗口、身份衔接及雇主配合流程仍然复杂。我们建议:

  • 及时向雇主沟通H-1B申请方式(Change of Status vs Consular);
  • 随时关注USCIS案件进度;
  • 保留所有申请记录与I-797收据;
  • 如有OPT即将到期但尚未收到H-1B批准结果,立即寻求专业律师协助评估身份风险。

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 /Wang Law LLC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美国移民法的跨境律师事务所,拥有处理H-1B、OPT、STEM OPT延期、Cap-Gap延续及后续绿卡路径的丰富经验。我们提供中英文双语法律服务,确保沟通高效、透明、合规。

服务范围包括

  • H-1B申请全流程代理(含抽签、LCA、I-129)
  • OPT与Cap-Gap政策咨询
  • STEM OPT延期规划
  • 雇主支持文书撰写与合规培训
  • H-1B转绿卡(EB-2/EB-3)长期规划

办公室地址:Chicago, IL & Toronto, ON
官网www.wanglaw.com
邮箱info@wanglaw.com
电话:312-519-1115

延伸阅读

川普“终结出生公民权”行政令的法律分析与实际影响

随着川普在2025年1月重新就任美国总统,他签署了一项引发广泛争议的行政命令:限制非法移民和短期签证持有人在美所生子女自动获得美国国籍的权利。这项政策直接挑战了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中的“出生公民权”(Birthright Citizenship)条款,并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诉讼风暴和宪政危机。本文将系统分析该行政令的法律依据、挑战路径、最新进展及对华人群体和赴美生子家庭可能带来的实际影响。

宪法背景:出生公民权的法律基础

美国宪法第十四修正案第一款明确规定:

“所有在美国出生或归化,并受其管辖的人,都是美国及其所居住州的公民。”

这一条款自1868年通过以来,奠定了“出生即公民”(jus soli)原则的宪法基础。历史上,该原则曾多次被联邦最高法院确认,包括1898年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美国诉黄阿福案”**(United States v. Wong Kim Ark, 169 U.S. 649),确立了华裔移民二代在美出生自动获得国籍的权利。

川普行政令的内容与法律逻辑

2025年1月20日,川普签署行政令,核心内容包括:

  • 禁止非法移民在美所生子女自动获得美国国籍;
  • 禁止以短期签证(如F1学生签证、B2旅游签证、H-1B工作签证)居留者在美所生子女自动获得国籍;
  • 行政令适用于行政令发布30天后出生的新生儿;
  • 明确不影响美籍或绿卡父母的子女获得国籍。

该行政令的核心法律逻辑在于否认特定类别父母的“受美国司法管辖”,从而试图规避第十四修正案的适用。

最新判决:最高法院限制全国禁令的发布

面对川普行政令的发布,22个州(包括加州、纽约、伊利诺伊州等)迅速提起联邦诉讼,请求法院发布“全国禁令”阻止政策生效。

2025年6月27日,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作出具有重大意义的裁决:以6:3保守派多数认定联邦地方法官不得随意发布“全国适用”的禁令。这一裁决意味着,地方法院的禁令仅对案件原告生效,不能“全国一刀切”阻止总统行政命令的执行。阅读原文报道:AP News:Supreme Court curbs nationwide injunctions in Trump birthright citizenship fight

此举大幅削弱了下级法院遏制联邦行政权的能力,也为未来总统行政令的执行打开了更多空间。

法律与现实的灰色地带:孩子是否仍具美国国籍?

根据现行法律与宪法解释,总统行政命令不能凌驾于宪法之上。除非联邦最高法院在未来直接裁定第十四修正案不适用于非法或临时身份者所生子女,否则出生公民权依旧有效。

但由于最高法院限制了“全国禁令”,美国境内可能出现以下尴尬局面:

  • 在原告州(如加州、纽约)出生的孩子仍可获得美国国籍和社安号
  • 在其他未受禁令保护的“红州”出生的孩子,国籍权利可能被拒绝或延迟

这种“出生地决定国籍”的局面前所未有,标志着宪法权利在联邦体系下的实际适用面临割裂。

Birth Citizenship vs States when birth
#Birth Citizenship vs States when birth

对华人家庭和赴美生子家庭的影响

在当前政策和法律不确定时期,为了孩子的到美国国籍:

  1. 务必选择在“原告州”分娩(如CA、NY、IL、WA、MA等)
  2. 保留好合法签证身份、I-94入境记录、医院出生证明等材料
  3. 避免政策正式实施后仍赴美生子,以免孩子面临国籍争议
  4. 咨询专业律师,了解在特定州出生是否仍享有出生公民权的保障
  5. 若孩子在不明确法律状态下出生,可考虑启动司法审查程序维护权利

宪政原则与行政权的冲突仍在继续

川普“终结出生公民权”行政令可能不会轻易终结。它开启了对第十四修正案的直接挑战,也重塑了美国总统行政权与联邦法院之间的权力平衡。随着案件在联邦法院继续推进,未来数月或许将成为决定美国出生公民制度命运的关键期。对于华人家庭而言,这既是对法律认知的考验,也是家庭规划的重要转折点。

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 Wang Law LLC

Wang Law LLC 大为律师事务所是一家专注于美国移民法的跨境律师事务所,在芝加哥与多伦多均设有办事处。我们致力于为复杂移民案件提供专业、精准、高效的法律解决方案,服务涵盖:

  • BIA(移民上诉委员会)重新开案动议(Motion to Reopen & Reconsider)撰写与递交
  • 联邦巡回法院上诉(Petition for Review)代理与支持
  • 各类联邦动议起草:包括暂缓遣返(Motion to Stay Removal)、发回重审(Motion to Remand)等
  • 人道豁免申请与身份调整全程协助:包括 VAWA 家暴豁免、U签证、I-601A 豁免等
  • 提供中英文双语法律服务,团队沟通高效、案件进度透明、法律分析精准

办公地址: Chicago, IL(美国)|Toronto, ON(加拿大)
官方网站: www.wanglaw.com
电子邮箱: info@wanglaw.com
咨询电话: 312-519-1115

BIA裁决被拒后,案件已向联邦法院上诉,是否还能申请重新开案

在移民法律实务中,许多当事人在移民上诉委员会(Board of Immigration Appeals,简称BIA)作出不利裁决后,选择向联邦巡回上诉法院提起请愿(Petition for Review, 简称PFR)。但与此同时,如当事人希望基于新证据、身份变更或人道原因继续争取,则可能考虑向BIA提出重新开案动议(Motion to Reopen, MTR)。这就引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在BIA裁决后、案件已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期间,是否还可以向BIA申请重新开案?

BIA重新开案动议的基本规则

依据《联邦法规》第8篇(8 C.F.R. § 1003.2(c)),当事人在BIA作出最终裁定后,通常有权在90天内提出一次重新开案动议。该动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之一:

  • 存在重要的新证据,且该证据在原审时无法获得;
  • 当事人因不可抗力或代理律师疏忽错过了重要程序;
  • 有资格进行身份调整(如婚姻、U签证、VAWA等);
  • 或请求BIA行使其**自主职权(sua sponte)**进行重新开案。

联邦巡回法院上诉与管辖权转移

当当事人对BIA裁决不服并在规定期限内向联邦巡回法院提起PFR时,案件的司法审查管辖权将随之发生转移。

根据《美国法典》第8编 §1252(8 U.S.C. § 1252),此时联邦法院拥有该案件的上诉管辖权,BIA原则上将不再处理该案件的其他程序,除非特殊情况。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当事人完全丧失了在BIA阶段重新开案的可能性。事实上,实践中有三种方式可以在联邦上诉期间向BIA寻求重新开案的处理。

联邦上诉期间向BIA申请重新开案的三种路径

路径一:向联邦法院申请“发还管辖权”(Remand)

这是最常见也是最稳妥的方式。当事人可以通过律师向联邦巡回法院提交一份“动议发还”(Motion to Remand),请求法院暂时将案件发回BIA以审理新的重新开案动议。该动议应包含:

  • Motion to Remand 正文;
  • 拟提交至BIA的Motion to Reopen草案;
  • 新证据说明、法律依据及当事人宣誓陈述;
  • 通常建议先与政府律师(DHS)沟通取得不反对意见(unopposed motion)。

如果联邦法院批准该动议,BIA将重新取得案件处理权限并审查当事人的动议。

路径二:直接向BIA提交重新开案动议,并说明联邦上诉状态

在部分情形下,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BIA提交重新开案动议,同时在动议中主动说明:

  • 案件目前已提交联邦巡回法院(附上PFR案号);
  • 请求BIA先“暂缓处理”或待法院同意后再行决定;
  • 或说明已就发还管辖权向联邦法院提出动议或计划提出。

这类操作可能面临BIA以“缺乏管辖权”为由拒绝,但若BIA认为案件确有必要,也可能要求当事人提供更多进展说明后再作决定。

路径三:请求BIA行使自主权(Sua Sponte Reopening)

虽然较为罕见,但在特殊情况下,即使超过90天期限或案件正在联邦法院上诉,BIA仍可基于其自主裁量权(sua sponte)重新开案。

该请求通常需强调:

  • 案件存在明显程序性错误;
  • 出现极为特殊或人道原因(如家庭暴力、严重健康危机);
  • 或新证据对案件结果产生实质性影响。

例如:

“We respectfully request the BIA to exercise its sua sponte authority to reopen this matter due to extraordinary circumstances and compelling humanitarian concerns.”

此路径不依赖法定时限,但获批概率较低,需高度定制化支持材料。

实务建议的同步操作与策略部署

若您已向联邦巡回法院上诉,同时希望向BIA提交重新开案动议,请务必考虑以下策略:

操作节点建议处理方式
BIA裁决后90天内如有新证据,应立即准备动议草案
已提起PFR向联邦法院申请发还;或附函告知BIA目前上诉状态
限期即将届满评估sua sponte请求可能性并尽快提交

同时操作两个司法机关(BIA + 联邦法院)存在高度程序协调问题,务必由熟悉移民诉讼流程的专业律师指导下进行。在BIA败诉后进入联邦上诉阶段,很多申请人误以为BIA程序完全终结,事实上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仍有机会提出重新开案。关键在于:

  • 正确判断管辖权状态;
  • 及时提交符合法规的动议材料;
  • 并与联邦法院、BIA之间实现程序上的配合与衔接。

若您正面临类似法律处境,建议尽早咨询我们的移民律师,避免因程序错误失去进一步救济机会。

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 Wang Law LLC

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美国移民法的跨境律师事务所,服务范围覆盖:

BIA重新开案动议撰写与递交
联邦巡回法院上诉支持(Petition for Review)
Motion to Remand、Stay 等联邦动议草拟
人道豁免(VAWA、U签、I-601A)与身份调整全程协助
提供中英文双语法律服务,团队沟通高效、透明、精准

Offices in Chicago, Toronto
官网:www.wanglaw.com
邮箱:info@wanglaw.com
电话:312-519-1115

持B1/B2签证赴美探亲或旅游:合法停留、移民风险与延长策略

在当前中美交流还算频繁的背景下(虽然大大少于拜登时代),很多中国公民选择以B1/B2签证赴美探亲、旅游或短期访问。然而,B类签证虽然为非移民签证类别,却常因申请人停留时间较长、频繁入境、或在美从事非许可活动而引发美国移民局或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的审查甚至拒绝入境。本篇文章将从法律角度解析持B1/B2签证在美期间的合法停留期限、常见的移民风险、延长或更改身份的操作策略,并结合实际案例与美国移民法(INA)和移民局政策指引(USCIS Policy Manual),为计划或正在使用B类签证的读者提供清晰、实用的指导(非法律意见)。

十年签证 ≠ 每次都能待半年

很多客户误解为“十年签证”表示每年可以在美国停留六个月,其实不然。B1/B2签证的有效期通常为10年,仅代表签证持有者在该期间可以多次申请入境,但每次入境是否允许、允许停留多长时间,完全取决于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CBP)官员的裁量。最终批准的停留时间,会写在I-94入境记录中,最长不超过180天。

根据《移民与国籍法》(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INA)第214(b)条规定,非移民签证申请人必须证明其不具有移民倾向,否则可被拒绝入境或签证撤销。

CBP的判断因素与180天停留上限

依据《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入境审查手册》(CBP Inspector’s Field Manual)第17章,CBP在评估B1/B2入境者的停留期限时,将综合考虑:

cbpinspectorsfieldmanual
  • 入境目的是否明确(如短期探亲、旅游、商务会议等);
  • 财务能力是否足以支持整个行程(例如现金、银行证明、来回机票等);
  • 在原居住国是否具备牢固的社会联系,如职业、房产、家庭责任;
  • 是否存在滥用B类签证“变相居留”风险(frequent or prolonged stay pattern)。

即使你声称只是旅游、探亲,CBP也可能只批30或45天。因此“180天”是上限,不是默认值

“自然年累计180天”原则与探亲额度重置

美国政府对于B签证持有人采取“按自然年计数”的180天累计规则。即:在每一公历年(calendar year)内,在美停留超过180天,无论是否一次性完成,皆可能引起移民或税务疑虑。示例:

  • A女士2025年6月15日入境,CBP给予183天停留许可;
  • 她于12月中旬离境;
  • 到了2026年2月,她再次入境,这时探亲天数重新计算,可再获一轮180天(视CBP判断)。

虽然技术上“额度重置”,但如前后时间间隔太短,CBP官员有权基于**INA §235(b)**的边境权力质疑其真实访问目的,并缩短停留、甚至拒绝入境。

183天触发税务居民与全球纳税义务

根据《美国国内税收法典》(Internal Revenue Code, IRC)第7701(b)条,若非居民在美国境内停留:

  • 当年 ≥183天,或
  • 三年内经”加权公式”计算超过183天,

则可能被认定为美国税务居民(U.S. Tax Resident),需向IRS申报全球收入。加权计算法:

  • 当年在美天数 + 前一年天数×1/3 + 再前一年天数×1/6 ≥183天

若满足该计算但您与他国联系更紧密,可能申请“Closer Connection Exception”,须提交IRS Form 8840

常见入境误区与话术纠正建议

许多B2探亲者因入境时表达不当而被拒绝。以下是实际建议:

1-建议表达:

  • “来探望女儿/儿子,顺便旅游放松”
  • “家庭聚会”、“节日团圆”

应避免:

  • “帮孩子带娃”、“过来煮饭、打扫卫生”
  • “长期帮忙照顾宝宝”

USCIS Policy Manual 第B卷第2章明示:若非移民从事任何带有报酬或劳务性质的行为,即构成违反身份。

如何合法延期停留-I-539表格申请流程

如果B1/B2签证持有者希望延长原I-94规定的停留时间,应在停留期限前向美国移民局(USCIS)提交 Form I-539。官方规定参考:

  • USCIS官方网站:https://www.uscis.gov/i-539
  • 建议提前45天申请,附说明信及以下佐证材料:
    • 医生诊断/家属住院证明;
    • 航班取消或签证延期通知;
    • 财务能力证明等。

一旦延期获批,原则上不会对后续入境造成严重不良影响,尤其在理由合理、无非法打工行为的前提下。

常见问题 FAQ

Q1:B1/B2签证可以每年来美国六个月吗?

不可以。每次入境由CBP决定。180天是上限,不是默认。频繁申请最长停留会引发移民倾向怀疑。

Q2:我每次都待180天,中间只回国一两个月,这样可以吗?

风险极高。CBP可能质疑你在美长期生活,缩短你下次停留或拒绝入境。

Q3:如果我待了183天但没有收入,还需要报税吗?

是的。美国税法以居住天数判断税务身份,与是否有美收入无直接关系。可考虑申请Closer Connection Exception(Form 8840)。

Q4:可以帮孩子照顾宝宝来美吗?

不建议如此说明。即使无工资,也可能被视为“替代美国保姆”,违反B2访问目的,属移民欺诈。

Q5:超期滞留怎么办?是否影响签证?

应立即提交I-539延期申请。若无正当理由而滞留,会留下不良移民记录,影响将来签证和入境。

合法探亲与高风险行为对比表

情形合规性法律依据或风险应对建议
一年内累计停留≤180天 合规USCIS/B类签证政策留存I-94记录、合理解释入境动机
每次都待满180天,且频繁往返高风险INA §214(b) 疑似定居意图拉长回国停留时间,保持探亲间隔
入境声明“照顾孙子、家务劳务”违法USCIS PM B2身份禁止从事服务类工作改为探亲/旅游叙述
停留183天但不报全球收入税务风险IRC §7701(b),全球征税义务评估是否适用Form 8840
提前提交I-539延期申请且文件充分合规USCIS I-539规则提前准备并附加医生证明、航班取消等材料

案例参考(已匿名)

案例一:张女士 – 延期获批成功返国

2024年因父亲住院,于I-94剩余30天时提交I-539,附诊断和住院记录。延期批准90天后回国。2025年再入境时CBP顺利批准183天。

分析:遵循规则+文件齐全,避免移民记录问题。

案例二:王先生 – 频繁入境遭CBP拦问

三年内四次入境,每次都逗留约175-180天。2025年再次入境时被CBP标注为频繁居留,仅获30天停留。

分析:尽管每次合法,但过于频繁导致CBP怀疑真实意图。

案例三:李太太 – 用词不当导致签证被吊销

2023年入境时告知海关”帮女儿坐月子、照顾孩子”,被CBP认为违反签证使用规定,当场遣返并吊销B2签证。

分析:B签证禁止劳务行为,即使无薪也构成违规。

持B1/B2签证探亲访友是很多家庭情感联结的重要方式,但也必须清楚:

  • 十年签证不是每次都能停留半年;
  • CBP有广泛裁量权决定是否放行;
  • 超时滞留和频繁往返将提高拒签与拒入风险;
  • 停留183天或以上可能触发全球报税责任;

如您需要协助准备I-539延期申请、合理解释信、税务申报规划,欢迎联系我们:

Wang Law LLC 为您提供全方位合规支持,守护您的探亲之旅安全无忧。

I-90未撤销是否会影响I-751去条件打指纹通知?——条件绿卡申请人常见误区解析

随着条件绿卡持有者陆续进入I-751申请阶段,不少人曾因绿卡遗失、损毁或信息错误,在此期间提交了I-90申请以更换永久居民卡。但在提交I-751后,他们发现自己迟迟没有收到移民局的指纹预约通知(ASC Appointment Notice),由此产生疑问:

“我之前提交的I-90申请没有成功撤销,会不会影响我现在的I-751去条件申请,特别是影响打指纹?”

作为办理大量婚姻移民与条件绿卡案件的律师事务所,我们在本文中从移民法规、USCIS系统流程以及实务经验三个维度,为大家全面解析这个常见问题。

I-90与I-751的法律性质完全不同

根据《移民与国籍法》(INA)以及相关法规:

  • Form I-90 是依据 8 CFR §264.5 提交的申请,目的是更换或更新已持有的永久居民卡。适用于卡片遗失、过期、信息错误等情形。
  • Form I-751 是依据 INA §216(c) 提交的“去除居留条件申请”,是两年条件式绿卡持有者在绿卡到期前90天内必须提交的重要程序,目的是转换为10年期永久居民身份。

尽管二者都涉及绿卡申请人,但法律依据、申请目的与审理标准完全不同。I-90 是卡片层面的申请,而 I-751 则是身份层面的延续与确认。

系统性冲突:I-90未撤销是否会影响I-751指纹预约?

原则上,两个申请互不影响,USCIS 不应因为I-90未撤销就拒绝或搁置I-751。但在实务中,我们确实发现以下系统性问题:

  1. ASC(Application Support Center)指纹预约系统是统一调度的,两个申请如果同时 pending,可能在后台系统中“共享”或“冲突”预约流程;
  2. USCIS可能错误认为申请人已完成生物识别(实际上是针对I-90安排的),从而不再发出 I-751 的 ASC 通知;
  3. 部分案件状态显示不一致:例如Case Status中标注“biometrics completed”,但申请人从未收到 I-751 的打指纹通知。

这些问题常出现在 USCIS Service Centers 的自动分配流程中,尤其是当两个表格在接近时间内提交时更容易出现。

如何避免I-90影响I-751进程

为避免因技术性问题耽误I-751审理,建议申请人或代理律师采取如下措施:

1-审慎提交 I-90

  • 条件式绿卡持有者应避免在I-751递交前或递交后短期内再提交I-90;
  • 如非必要(例如绿卡仅轻微磨损),可等待I-751审理完成后再申请换卡。

2-如已提交 I-90,可考虑主动撤回

  • 撰写撤回信(Withdrawal Letter),附上I-90收据复印件与身份证明;
  • 说明当前已提交I-751,因此 I-90 无继续必要,避免系统冲突;
  • 邮寄至收据通知上的 USCIS处理中心。

3- 持续监测I-751状态

4-联系USCIS提交SR(Service Request)

虽然I-90和I-751法律属性不同,但由于移民局的生物识别系统调度机制统一,一份未撤销的I-90申请确实可能对I-751的打指纹程序产生技术性干扰,导致I-751申请被延误或系统错误认为指纹已完成。

对于正在从条件绿卡转换为10年绿卡的申请人,我们建议在I-751阶段避免重复递交I-90,或在已递交的情况下尽早通过律师撤回。若发现ASC通知长期未发,应尽早提交服务请求并由律师协助介入,以确保I-751按时推进,避免因延误而影响身份合法性。

📌 如您或您的亲属在I-751申请、条件绿卡去除、或绿卡更换过程中遇到复杂问题,欢迎联系大为律师事务所(Wang Law LLC)。我们拥有丰富的婚姻移民和身份调整实务经验,为您提供专业、细致的法律解决方案。

📞 咨询电话:312-519-1115
📧 邮箱:info@wanglaw.com
🌐 官网:www.wanglaw.com

从Katigbak与Michelin案件看美国移民申请中的资格成立时点与专业知识界定

美国移民法的实施原则之一是“申请人必须在申请递交之时即完全符合所有法定资格要求”。该原则不仅影响职业移民(如EB-2、EB-3)、也广泛适用于非移民工作签证(如L-1)。本文将结合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移民判例——Matter of KatigbakMatter of Michelin Tire Corporation,分析法院对“资格成立时间点”和“专业知识”定义的标准,并提出实践中的合规建议。

(1) Matter of Katigbak, 14 I&N Dec. 45 (R.C. 1971)

案件背景-菲律宾籍申请人Katigbak向美国移民局递交I-140申请,主张以会计专业人员身份获得EB-3移民资格。
MATTER-OF-KATIGBAK-

主要事实-

  • Katigbak持有菲律宾工商管理学位,在美国补修会计课程;
  • 申请时尚未完成24学分的法定会计课程,仅完成了19又2/3学分;
  • 补修课程在递交申请之后完成。

移民局认定与裁决-

  • 申请人申请时并不具备移民类别所需的学历条件;
  • 申请在递交之后补足资历不能追溯支持原申请;
  • 驳回I-140申请,并拒绝重新审理动议。

判决要点-“一项职业移民申请不可基于申请后获得的资历获得批准,否则将使优先日期制度形同虚设。”

(2)Matter of Michelin Tire Corporation, 17 I&N Dec. 248 (R.C. 1978)

案件背景-Michelin公司希望调派一名法国教师至美国为法国籍员工子女授课,并为其申请L-1B(专业知识类)签证。

MATTER-OF-MICHELIN-TIRE-CORPORATION-1

主要事实

  • 教师在递交申请时仅在海外子公司工作了9个月;
  • 公司认为她对法国教育体系的了解构成“专业知识”;
  • 她的岗位主要为员工子女提供法国教育课程。

移民局认定与裁决

  • 教师未满一年海外工作经验,不符合法规;
  • 她的知识不直接服务于公司的核心商业运营,而是员工福利;
  • 拒绝L-1B签证申请,并维持初审决定。

判决要点

L类签证中的“专业知识”必须与公司国际业务扩展或竞争力提升直接相关,不可为福利性辅助岗位所用。

两案共通的法律标准总结

核心原则法律含义所属案件实务影响
申请时资格已成立所有法定要求必须在申请递交日已满足Katigbak、MichelinI-140、L-1申请中不得引用“即将达成”的条件
专业知识界定应严谨必须为公司产品、流程、系统所依赖之核心知识MichelinL-1B岗位不应为教学、家庭支持、福利性质岗位
防止“排期套利”不得通过先递交、后补全资格方式“锁定”优先日Katigbak避免客户在未完全合格时递交申请

对移民实务的启示

对职业移民(EB类)

  • 所有学历和经验必须在I-140提交时已具备,补修课程或额外经验不可“追溯有效”;
  • 评估“教育等同性”时,需提供权威学历认证,确保满足具体职位需求。

对非移民工作签证(L-1B)

  • “专业知识”需为企业特有、不可由短期培训获得之知识;
  • 福利类或教育类岗位(如公司内部教师、行政助理)一般不被视为“专业知识”岗位;
  • 严格证明受益人在过去3年中,有至少1年在海外公司担任符合资格的岗位。

实务-资格标准的时间节点即是公平之锚

  1. 遵守“资格即时性”原则: 确保所有申请材料能支持申请当时已合格;
  2. 避免资格“预期化”包装: 不得将未完成的学位或经验描述为“即将达到”;
  3. 对于L-1B类申请,需专注展示知识与公司业务系统之间的专属性联系;
  4. 撰写律师信时可引用Katigbak与Michelin作为法律依据,增强论证力度;
  5. 严格审查学历认证与经验信函内容,避免日期、岗位、职责矛盾。

Matter of KatigbakMatter of Michelin 不仅确立了移民申请中“时间点资格成立”与“专业知识界定”的双重标准,更成为移民实务操作与审查策略的基石。所有申请人及其代表律师应坚持在材料提交之前确保一切资格要件完备,并避免“抢排期”“补资格”的风险操作,从而真正维护客户合法权益与系统公平性。

若您希望评估您的申请是否已完全合格,或遇到L-1、I-140等补件风险,欢迎联系我们:
Wang Law LLC 大为律师事务所
电话:312-519-1115 | 邮箱:info@wanglaw.com
网址:www.wanglaw.com

米其林轮胎公司案(MATTER OF MICHELIN TIRE CORPORATION)判决摘要翻译

一、案件背景

此案为一起申请非移民签证L类身份的案件,依据《移民与国籍法》第101(a)(15)(L)条款(INA §101(a)(15)(L)),申请人试图将一名法国籍教师调往美国从事具“专业知识”(specialized knowledge)岗位的工作。

二、主要判定要点

(1)关于一年连续海外工作经验的要求

根据《移民与国籍法》第101(a)(15)(L)条款,L类非移民申请人必须在递交申请时已经为该跨国公司或其附属机构连续工作满一年

本案中,受益人仅为公司工作了9个月,因此不符合该条款所要求的时长条件

(2)关于“专业知识”构成的界定

若受益人欲以“专业知识”为基础申请L类签证,则其知识必须直接与公司业务本身相关,并与商业扩展、或美国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提升密切相关

在本案中,受益人掌握的是法国教育体系的知识,申请人拟将其派往美国为法籍员工子女提供教育服务,以保障其返法后教育不受影响。
然而,法院认为该知识属于员工福利性质的补助安排,而非《法案》所定义的“专业知识”,因此不构成L类签证资格基础

三、案件程序简要

  • 申请人:一家国际轮胎制造企业(米其林公司);
  • 被申请人:一名接受法国教育系统训练的教师;
  • 提交时间:1977年6月6日;
  • 职责描述:为驻美法国员工子女提供法国教育课程;
  • 起初裁定:亚特兰大地区主任驳回该L类签证申请;
  • 当前程序:案件提交上诉机关审理。

四、法律条文参考(INA §101(a)(15)(L)节选)

“在申请入境前连续为某公司或其附属或子公司工作满一年,并意图在美国临时继续为同一公司或其子公司提供经理级、行政级或涉及专业知识的服务的外国人……”

五、上诉理由及法院回应

上诉方认为:

  • 工厂新设初期需大量调动法国员工,故需教师随行照顾其子女教育;
  • 到教师真正入境任职时,便将具备一年工作经验。

法院回应:

  • 依据 Matter of Katigbak 案例,资格标准必须在提交申请时即已满足,不可“追溯补足”;
  • 9个月的工作经验不符合法律要求。

六、法院对“专业知识”的历史性解读

法院查阅了《众议院第851号报告》(H.R. 851, 91st Congress),指出立法目的在于:

  • 解决现有移民法限制跨国公司调动管理与专业人员的难题;
  • 增强美企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
  • 鼓励全球企业内部的人员互换与管理经验传承。

报告明确指出:“专业知识”应服务于商业拓展、国际贸易竞争力的提升,而不应被用于员工家庭事务或教育福利服务

七、法院最终认定

虽然教师的确熟悉法国教育体系,但该知识:

  • 是为了维持员工子女教育稳定;
  • 非直接服务于公司核心商业活动或全球化战略。

因此,法院认定:

教育安排虽可谓“专业”,但其性质属于“员工福利”(fringe benefit),不符合《移民与国籍法》第101(a)(15)(L)条款下“专业知识”的法律定义。

裁定维持原判:驳回L类签证申请,上诉被驳回。